人物简介:汪演婷,女,1995年8月出生于重庆,2013年9月考入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年6月毕业。2017年9月考取西藏林芝市波密县中学,现担任波密县中学一名语文教师。2018年荣获“全国2017-2018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全国仅有20位毕业生获得此殊荣。
汪演婷毕业之初,并没有想到会来到西藏做一名基层的教育者。“西藏”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而又充满神秘的名字,也许只有在网络上可以看到这里的风土人情、圣洁美景,然而没想到的是她自己能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西藏林芝市教育局发布在官网上的人才引进通知公告,心中颤颤,促使她报名参加招聘考试,也就是这一次的考试使她踏上了西藏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道路。由于工作需要,她被分在了离林芝市200公里的波密县中学。
这是一所农村式寄宿制中学,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乡里村里的小孩,最远的八盖乡离学校要八个小时,且道路十分泥泞。
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课堂,面对淳朴而又天真的藏族小朋友,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生,心中激动而又紧张。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开始的羞涩和紧张已经不见踪影,逐步融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她发现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当地的教育文化水平,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都是用藏语进行交流,很少用到汉语,导致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在语法和词语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错误,同时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来进行指导,使得藏族的同学对汉语的学习即便有较大的兴趣,但也力不从心。 在一些即便是很简单的问题上,也会出错,造句和作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较为困难,一些乡里的孩子,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师资缺乏,小学的语文基础不好,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字和拼音都不能完全理解清楚。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怀揣着发展教育,发扬中华文化的梦想,为了更好地教授汉语,她针对藏族同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堂上实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互相帮助,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学到知识,在课堂上她积极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经常采取不同的方法来使学生明白课文含义,比如让学生演出课本剧、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她对于每位学生的作业都要进行详改,错的字要给学生圈出来并改在旁边,作业最后要有鼓励性的评语,学生拿到作业后,错的地方要进行订正,老师也要进行二次批改。在平时教研活动中,她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老师们也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她一些教学上的经验,分享彼此的观点,每一次公开课后,她都会总结自己的问题,默默记下老教师们给她提出的建议,争取在下一次能够不犯这些错。
在每一次考试完后,她在总会拿出很多时间,去一个个分析学生的试卷,找出学生们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继而找到每个学生单独进行分析讲解、总结错题,让学生真正学懂学扎实,每一次考试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这两年的时间中,她不断钻研课程,积极去各个学校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参加各项教学比赛,获得“西藏自治区优课”、“市级优课”“县级优课”,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力。
班里几位学生家庭条件困难,兄弟姐妹众多,家里一人挣钱需要养活全家6、7个人,她主动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学生买衣服买学习用品,关心他们的生活,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补习功课,鼓励学生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学习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部分十分努力,但是成绩始终没有变化的学生,她常常为他们进行课后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每个人的学习计划,买一些学习用品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就会收获成功。
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汉语成绩逐渐提高,对汉语的兴趣也逐渐浓厚,工作两年多,从初一到初三,她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加深。
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家,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互相关心,有时他们还围在一起跳起了锅庄舞,老师和学生手牵手随着歌曲旋转,那一刻,岁月静好。
文图来源:汪演婷 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