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遥远的河北来到祖国最南端的三亚,经过四年大学学习,毕业后无畏艰苦的自然环境、不发达的经济水平毅然决然地前往新疆喀什地区,成为当地的一名公务员。在她所走过的道路中,蕴藏了她勇敢的、无私的青春姿态,那颗热忱的心中装载着厚重的追求与理想,也记挂着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就是来自三亚学院的2017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桐。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18-2019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授予仪式在上海举行。李桐与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22位青年代表一起领取了这个奖项。成为我校第二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杰出校友。
新起点上的不凡选择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建筑师,绘制并修建更多的楼房和桥梁,让广大人民群众走上幸福之路,住上高楼大厦。”身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李桐这样描述她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人生理想。临近毕业,李桐却没有像家人期待的那样去成为一名建筑师,而是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公务员报名。2018年11月,她收到通知,得知自己已经成功被招录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公务员。
消息传出,亲朋好友的疑问一个接一个的传来:“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新疆工作?”“为什么不考内地的公务员,留在家乡工作?”“喀什地区这么艰苦的条件,你一个女孩子能吃得消?”面对他人种种不解,李桐却是很坦然。
她说:“选择报考新疆地区的公务员也并不是偶然的,我的父亲是一名内蒙古边防退役军人,从小我就从父亲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内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故事,加上自己课外的一些了解,我平时也很关注新疆各族人民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还阅读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政治学、边疆政治学等领域的相关书籍和理论文章,以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鼓舞与激励。可以说,我是一直向往着能够加入到新疆的建设开发工作的,考上新疆地区公务员也是梦想实现的一种形式,我觉得是幸福和值得的。”
离理想更近一步的快乐并没有冲淡父母的担忧。女儿去新疆工作,能在身边陪伴的时间的机会显然越来越少。李桐回忆说,家里人在得知录取结果后的一瞬间,父母第一反应还是掉了眼泪。父母的心疼让她有些不忍,反复的安慰着爸爸妈妈。在做通了家里人的思想工作之后,她只身来到距离家乡4000公里的新疆喀什地区。
在谈及初来新疆的生活情况时,李桐感慨的说:“一开始我的维语其实很不熟练,和群众沟通的时候有困难,总是需要维吾尔族干部来帮忙翻译。同样,有时候维族干部遇到困难,我也主动协助解决。在工作中合力发挥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精神,我们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一个的问题,我们彼此之间、我们和群众之间的感情也更深了。”这一切,正如李桐的颁奖词中所描述的那样:“她用柔弱的肩膀,平凡的工作,架起了各族人民融合相处的和谐金桥,”就是在这样互帮互助的团结气氛里,大家有效的推动着脱贫工作的稳步进行。
提起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李桐的声音里总是充满喜悦,她笑着回忆道:“有一次我成功的帮助一家贫困户解决了幼女转学的问题,农户握着我的手说感谢的时候,看着她脸上喜悦的表情和眼角泛起的泪花,我也高兴地湿润了眼眶。
我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也很有意义,这也坚定了我全心全意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的信心。”就是这样被新疆人民朴实且真切的感情回馈所打动,李桐在这样落后贫困的山村里也依旧积极开朗的去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献力,并且也在与当地人的磨合相处中,渐渐地将新疆作为了自己又一新的家乡,对新疆也有了更加真实深厚的情感。
时光如水,不知不觉,李桐已经在新疆工作了一个多年头。在这一年多里,李桐凭着她坚定的信念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慢慢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过渡。对于未来,她以蒲公英自喻——在哪里落地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开花。也许新疆没有南方水乡温润舒适的环境,也许新疆没有故乡之地的熟悉可亲,也许新疆贫困落后的地区还有很多,但是李桐表示,她既然选择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改变这里,以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这里的一点一滴,让新疆的人民也能过上小康生活,让新疆的孩子也能看见一个比昨日更繁荣更美好的故乡。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李桐毕业时的宣言,而回顾过往,她已经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了她的决心,踏着青春的步伐,背着梦想的行囊,跟随西行的列车从海南来到新疆,投身大美边疆建设;她像胡杨一样扎根祖国西部边陲,让青春闪光,让生命绽放,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就是这样一位温和且自谦的学姐,在祖国最艰苦的边疆之地灿烂绽放出了属于她自己的力量,将青春活出了属于她自己的样子。
让人感到更加幸福的是,在上海颁奖期间匆匆见面,学姐告诉我们,她已经结婚了,新郎同样是参与建设新疆的同事,一位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的小伙子,夫妻俩把共同的爱洒向这篇热土,他们把家安在了新疆。
祝福我们的学姐工作顺利,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文图来源:转载自三亚学院官网